跳到内容
首页 English A A A
第四章 第六节
硬件改进及测量技术进步
作者:谭广濂

传统测量使用三角测量法,若已知两点的位置与距离,就可以藉量度角度来计算第三点的位置。第一点的位置根据以前的测量数据或天文观测结果而决定。就香港而言,基准点设于北角。为建立一个三角形进行计算,以前用作量度距离的金属测量尺已由现代电子仪器取代,除易于使用外,所得结果亦更准确。

丹比尔号于亚洲服役时使用的创新设备和仪器,足证当时测量设备进步。

丹比尔号最先采用的战后设备,包括在1954年安装用于设置航标的海上机线测距仪。(可以更准确量度距离的电子「水道微波定位仪」 (electronic “hydrodist”)于1980年代才面世。)

丹比尔号自1953年起使用可携式回声探测仪器进行测量工作。此外,该船船底配备ASDIC传感器 (ASDIC transducer),以监察海底地形特征。

为确保船只可以避开障碍物顺利行驶,测量水深时会使用声纳设备。声纳设备在测量靠近浅滩和沙洲的水深方面尤其有效,一般能准确测出潜藏的危险。

为保护仪器和测量记录,丹比尔号早在1954年已在测量制图室装设空调设备,在当年相当罕见。

1956年,丹比尔号在北婆罗洲(今沙巴)展开测量工作时,开始使用全新的台卡链 (Decca Chain)和航迹测绘器,以量度距离和水深。测量工作相当成功,并且确认船只可经较短的航线安全从斗湖 (Tawau) 到达东北岸港口,以该路线运载木材的船只大大受惠。

1957年,为提升测量基准点的定位准确度,丹比尔号装设了双距离式台卡导航装置 (Two Range Decca Navigational Aids)。有了全新的设备,丹比尔号在内斯比 (R.A.G. Nesbitt) 的指挥下,在香港港口重启连串水道测量工作。

1960年,丹比尔号再度返回船坞进行改装。新设备包括全新的测量雷达和微波测距仪。微波测距仪由南非研发,有助测量工作时准确量度距离。

除了上述改进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采用双曲线原理运作的无线电定位系统面世。系统的发射站设于岸上,接收器则装在船上,方便追踪船只位置。测量船亦采用台卡导航系统,能轻易锁定测量区域及目标的位置。后来,台卡系统被使用可携式雷达装置的高精度定位 (Hifix)系统取代。新系统可以在测量区域设立无线电定位网络,提升测量效率和准确度。[34]

利用卫星在地球上找出准确位置的全球定位系统和其他先进的电子软硬件不断推陈出新,大部分精密度较逊的仪器都被淘汰。香港成立海道测量部后,决定购入最新的尖端仪器,并采用最先进的电子测量技术。

注释

< 上一页

第二部分 第四章 第六节 - 硬件改进及测量技术进步

下一页 >
上一张 播放 下一张 放大 缩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