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首页 English A A A
第一章 第二节
重大转变
作者:马冠尧

香港第一个干坞 ── 香港仔船坞

1857年6月,港督宝灵(John Bowring)爵士向英国申请于香港建造船坞。英国批准有关申请,但建议把船坞水深由18呎增至22呎,面积则增至330呎乘80呎,以容纳3,000吨的船只。与早前的专利船台申请一样,皇家海军的优先使用权是建造船坞的条件之一[3]

1858年5月,两个位于香港仔的地段以每年一百英镑租金租出。那柏(Douglas Lapraik)和那蒙分别投得1号地段和2号地段。1号地段地质为散石,可以在无须爆破的情况下开凿。在那蒙的监督下,工程由日薪6便士的苦力在没有使用机器的情况下完成;开凿出来的石块由工人以竹杆挑送往其他地方存放[4]。这个以那蒙命名的船坞(今香港仔中心位置)于1860年年中完工,随即开始接收船只。

香港仔第二个船坞 ── 合普船坞(Hope Dock)

在那蒙船坞开业的同时,位于广州黄埔全长550呎的谷柏船坞(Couper Dock)亦重新启用。虽然谷柏船坞为全远东地区最长的船坞,但其水深在大潮时只有17呎,不足以容纳战船。那蒙于是联络于诺华斯高沙(Nova Scotia Station)认识的合普(James Hope)海军上将,建议在香港兴建一个可以容纳勇士号(Warrior)级铁甲舰的船坞。那蒙找那柏协商,那柏愿意提供2号地段予其兴建船坞。

那蒙撰写船坞计划的时候,注意到合普旗下的战船统令号(Imperieuse)勇士号黑王子号 (Black Prince)均吃水24呎,于是特别留意新船坞的水深。合普认为值得以分期付款方式投入三千英镑把船坞加深至少4呎。最后,双方在1863年1月达成共识,建造一个面积400呎乘90呎,水深24呎的船坞[5]。那蒙更于香港黄埔船坞公司(Hong Kong and Whampoa Dock Co. Ltd.)(HKWDC)旗下成立那蒙物业公司(Lamont Property Limited)。新船坞的揭幕礼于1867年6月15日由港督麦当奴(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爵士主持[6];他根据那蒙的遗嘱,宣布将新船坞命名为合普船坞(今香港仔中心的位置)。合普船坞设备精良,设有机器工场,可容纳6,000吨的船只。著名的皇家战舰铁公爵号(HMS Iron Duke)亦曾在此停靠。

注释

  • [3]
    Albert Denison, ‘The Graving-Docks of Hong Kong’, Minutes of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n.s., 159 (January 1905), pp. 284-285.
  • [4]
    那柏为香港首位制表工匠。他是香港、广东及澳门轮船公司创办人,亦是香港黄埔船坞公司的其中一位创办者。
  • [5]
    CO129/95, p.3.
  • [6]
    《德臣西报》,1867年6月17日。
< 上一页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二节 - 重大转变

下一页 >
上一张 播放 下一张 放大 缩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