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首頁 English A A A
第三章 第五節
香港的大型外資公司
作者:丁新豹

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又稱太子行,由前東印度公司的外科醫生威廉‧渣甸,聯同蘇格蘭商人詹姆士‧馬地臣於1832年創立,通過販賣鴉片賺取巨利。[28]

1834年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專利權屆滿,怡和洋行成為在華首屈一指的英國公司。其後,威廉‧渣甸退休返回英國,是其中一名說服英國以戰爭手段解決鴉片問題及佔據香港的英商。怡和洋行在香港首次賣地時購得東角(今日銅鑼灣的百德新街和怡和街一帶)的地皮後,將總部搬到香港,並在該處興建辦公室、碼頭與貨倉。

該洋行在1842至1860年間擴充及鞏固業務,在各條約港開設分部,並為鴉片及茶葉貿易設立專屬的飛剪船隊。

直至1870年代,該洋行停止經營鴉片貿易,並涉足各種實業,包括製糖、紡織、蒸汽火車等等,是二十世紀香港的龍頭企業之一。怡和洋行的大班均為香港名人,大多為立法會議員。銅鑼灣多條街道以他們命名,如怡和街、渣甸街、勿地臣街、伊榮街、波斯富街、百德新街等。

圖10:1880年代的畢打碼頭

圖10:1880年代的畢打碼頭

寶順洋行

寶順洋行由十八世紀末期在廣州從事對華貿易的先驅威廉‧顛地創立。[29]在他三名兒子約翰、蘭斯洛特和韋堅遜的帶領下,寶順洋行成為廣州首屈一指的洋行。寶順洋行的業務以鴉片及茶葉為主,在1830年代是怡和洋行的主要對手。其後,寶順洋行在香港首次賣地時購得中環地段,將總部遷往香港。在1840至1850年代間,該洋行鞏固了其進出口貿易的地位,同時為數間公司提供中介服務。在匯豐銀行成立以後,寶順洋行更與其有緊密的合作關係。可惜,該洋行在經濟低迷的環境下難以為繼,最終於1867年結業。

太古洋行

太古洋行由約翰‧施懷雅與李察‧巴特菲爾德於1866年在上海成立,主要從事茶葉及絲綢入口[30]。1870年,太古洋行把總部遷到香港。初時,洋行在橫濱及福州設有支部,其後支部擴展至大部分條約港。太古洋行在1880年代急速發展和擴張,成立了太古糖廠、中國航業公司,以及太古船塢,並在中國和日本為海洋輪船公司及太古輪船公司提供中介服務。十九世紀末期,太古洋行已成為香港及中國首屈一指的公司。

美商旗昌洋行

美商旗昌洋行由來自波士頓的森姆‧羅素於1818年創立,是最早於中國從事貿易的美國公司之一。[31]該洋行初時的貿易角色只為中介人,但在1830年重組後,旋即成為遠東最大型的美國公司。美商旗昌洋行於1850年在香港成立分部。1861年,該洋行與位於香港、上海、廣州和福州的七間公司建立合作關係,業務包括出入口、保險、航運及繩索工程。同時,該洋行亦營辦香港和廣州之間的輪船路線。1895年,美商旗昌洋行重組,並改名為英資新旗昌洋行。

註釋

  • [28]
    Solomon Bard, Traders of Hong Kong: Some Foreign Merchant Houses, 1841-1899, pp. 65-68; Arnold Wright, 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Hong Kong : History, People, Commerce, Industries and Resources, pp. 210-211.
  • [29]
    Solomon Bard, Traders of Hong Kong: Some Foreign Merchant Houses, 1841-1899, pp. 56-57.
  • [30]
    Solomon Bard, Traders of Hong Kong: Some Foreign Merchant Houses, 1841-1899, pp. 54-56; Arnold Wright, 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Hong Kong : History, People, Commerce, Industries and Resources, p. 211.
  • [31]
    Solomon Bard, Traders of Hong Kong: Some Foreign Merchant Houses, 1841-1899, pp. 82-83.
< 上一頁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五節 - 香港的大型外資公司

下一頁 >
上一張 播放 下一張 放大 縮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