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首頁 English A A A
第六章 第二節
1940至1960年代華人船東及其船隊
作者:劉智鵬

董浩雲

董浩雲是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對航運業界影響深遠,被視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航運巨頭之一。

董於上海創業,在中國內戰後移居香港。他於1955至1956年間購買了油輪Pacific PridePacific Triumph,同時與全球不同的船運公司簽下新船合約,組成包括油輪、散裝貨船與氣體運輸船的船隊。

Oriental Star於1956年在法國下水,以13,300總噸成為中國史上最大型的貨船。1959年,全球十大噸位船隻之一的Oriental Giant在日本建成下水。[10]自1968年起,董為船隊加添十艘大型油輪,總噸位達250萬噸;[11]另有一艘極大型油輪在1970年代加入其船隊。

包玉剛

在創立環球航運集團前,包玉剛以銀行業起家,至1954年才開始轉向航運界發展。1955年7月,包玉剛創立環球航運公司[12],以16萬英鎊向一家英國公司購入其第一艘燒煤的二手蒸汽船,並改名為金安號[13]包出乎意料地將該船租予一家日本公司,此舉被同行認為相當不智,然而,包認為此做法風險較低,有助增進其航運及航行知識[14]

包利用於銀行界累積的經驗,一年後為船隊增添七艘貨運船,其船隻主要由日本船廠製造。[15]包的營商哲學是視船隻為衍生利潤的商品,所以他將船隻租予日本人以籌措資金建造新船。至1960年代初期,包玉剛開始建造其名下的船隊。11艘新船於日本船廠下水,包括重16,372噸的東櫻號[16],該船被用作從加拿大運載原木到日本。[17]至1960年代後期,再有八艘新船加入包的船隊,令包在1969年擁有一支80艘船的船隊,成為香港船王。[18]

趙從衍

趙從衍於1952年9月與盛正船務公司(Shing Cheng Shipping Co.,音譯)創辦人程餘齋成立華光航運,並購買數艘舊船行走印度及印尼。[19]

趙從衍與日本造船公司合作以開展事業,做法與其他同行相似。1966年,用以運載原木的16,000噸新船New Venture下水。趙不斷建造新船替換舊船,擴展船隊。1960年代末,趙再購下一艘能運載60,000噸貨物的散裝貨船。其後,趙繼續與日本公司合作,合共為華光航運建造了超過100艘新船,同時長期出租船隻予日本公司使用。[20]

顧宗瑞

顧宗瑞是董浩雲的岳父,在1910年代於上海成立泰昌祥輪船公司,並於1920年代建造其第一艘蒸汽船[21]。當時,顧以50萬美元購入船隻Ramona,在中國沿岸經營物流生意[22],成為中國航運史上首位獨立船東[2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顧的公司船隊擁有10艘船隻,共重9,500噸,主要行走廣州與福州,以及往返青島與天津兩條航線。[24]

共產黨於1949年取得政權後,顧放棄旗下所有船隻,將公司遷到香港重新開始。Ramona曾被日本政府佔用,經董浩雲與美國政府商討後,該船最終歸還顧宗瑞。儘管顧可取回Ramona,但他仍須藉拍賣才購回該船,回購後將它改名為Alice[25]1950年代,顧借助匯豐銀行的資金購入一艘重5,000噸的二手蒸汽船Valles[26]

曹文錦

曹文錦於1940年代後期帶同10萬美元及資產遷到香港,繼續其出入口貿易事業。然而,曹每次在接到訂單後均須租借船隻運載貨物,既不方便,亦加重營運成本。因此,曹於1949年決定購買其第一艘船隻Ebanol。該船於新加坡建造,可運載1,200噸貨物。[27]曹在購買該船後成立了大南輪船公司。

曹文錦把握韓戰的機遇進一步擴展其船運公司。1950年代,曹擁有八艘舊船,並與日本造船公司簽訂了長期合約。其中,日立有限公司同意只要曹將委託該公司建造的船隻長期租予日本顧客,便只須支付造船費的百分之二十作訂金。1963年,12,000噸的貨運船隻Dona Nancy完工[28],緊隨其後建成的船隻包括三菱重工船廠建造的Dona VivianaDona Viviana總噸位為15,000噸,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原木運載船隻。[29]1966年,曹解散大南輪船公司,並成立萬邦航運有限公司。

註釋

  • [10]
    鄭會欣:《董浩雲日記》(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頁220、288。
  • [11]
    Stephanie Zarach, Changing Place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Hong Kong Shipowners (Hong Kong: Hong Kong Shipowners Association, 2007), pp. 113-114.
  • [12]
    同上,頁91。
  • [13]
    包陪慶:《包玉剛:我的爸爸》(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8),頁17、56、111-112。
  • [14]
    賀弘景:《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頁322。
  • [15]
    包陪慶:《包玉剛:我的爸爸》,頁58。
  • [16]
    冷夏:《包玉剛傳》(香港:天地圖書,1995),頁255。
  • [17]
    Stephanie Zarach, Changing Place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the Hong Kong Shipowners, p. 115; 包陪慶:《包玉剛:我的爸爸》,頁61。
  • [18]
    Stephanie Zarach, Changing Place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the Hong Kong Shipowners, p. 115.
  • [19]
    同上,頁31、90。
  • [20]
    同上,頁116-118。
  • [21]
    〈要聞〉,《中國海洋報》,2002年7月5日。
  • [22]
    王耀成:〈寧波幫的經營理念和商戰謀略(十六)顧宗瑞 ── 奇巧買船〉,《寧波通訊》,2006年6期,頁26-27。
  • [23]
    〈環保巨輪祥瑞號命名 世界首艘 唐登杰葉澍堃陳小津顧國華等出席典禮〉,《文匯報》,2003年7月11日。
  • [24]
    Stephanie Zarach, Changing Place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the Hong Kong Shipowners, p. 30.
  • [25]
    王耀成:〈寧波幫的經營理念和商戰謀略(十六)顧宗瑞 ── 奇巧買船〉,頁26-27。
  • [26]
    Stephanie Zarach, Changing Place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the Hong Kong Shipowners, pp. 51, 90.
  • [27]
    曹文錦:《我的經歷與航運六十載》(香港:萬邦集團,2010),頁8、58。
  • [28]
    同上,頁74-76。
  • [29]
    Stephanie Zarach, Changing Place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the Hong Kong Shipowners, pp. 105, 116.
< 上一頁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二節 - 1940至1960年代華人船東及其船隊

下一頁 >
上一張 播放 下一張 放大 縮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