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首頁 English A A A
第一章 第四節
香港地區作為宋朝沿海的交通要道
作者:譚廣濂

宋朝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突飛猛進。科技的進步也使冶金術有所突破,工匠因而能鑄造出堅固耐用的鐵製工具,例如鐵鋸、鐵釘和鐵斧。這些工具大大提升了船匠建造龐大船隻的技術。海上運輸不久便成為普及的運輸方式,當中尤以貨運為大宗。廣東三角洲一帶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當地米商利用水路將稻米運至福建。福建商人則會將其土產,例如瓷器與鐵器等經船隻運返廣東。宋朝時期由於廣東與福建之間海上運輸大為興旺,朝廷因而在香港海港東面入口,即當時的佛堂門設立海關汛站,位置距離今天的東龍洲不遠之處。[6]該海關汛站的確實位置眾說紛紜,有指位於天后廟旁,另一說設於佛頭洲的小島上。這小島如今已藉填海而成為將軍澳的一部分。不論其確實位置所在,該海關汛站確是香港地區內首個見載於史籍,專責向途徑香港的船隻作檢查、規管及徵收稅款的政府機關。

隨着貨物運輸的流通,大量移民相繼從北方湧至。福建蒲田的林氏遷至彭家圍(即現今黃大仙的大磡村)就是顯例。[7]

在林氏族譜記錄之中,有一則記載昔日林氏從福建到香港通商的資料:船隻遇上暴風雨,在香港港口外沉沒。當時林氏一眾男丁緊抱着海上守護神亞媽木神像不放,最終平安上岸。為酬謝神恩,林氏在東龍洲蓋建了一座石塔,供奉亞媽。石塔已不存在,現址今建有一座天后廟。

錦田鄧氏的祖先也在當上本地官吏後,擇居此處。雖然鄧氏可能並非循水路遷居香港,不過其祖先在定居錦田前,曾用船艇在本地詳細勘察。[8]

隨着本地人口增加,經濟活動也日趨頻繁。早於宋朝,九龍灣沿岸已開闢了多片鹽田,古稱官富場。食鹽產量上升時,部分會運往內陸地區,尤其是粵北及以外的地區,有些時候更取水路運抵廣西的梧州及沿西江再上。由於鹽業能為國庫帶來龐大的收益,宋朝的官員因而非常重視食鹽的生產、銷售與分配。朝廷會委派一位鹽官管理上述活動,確保食鹽能以船隻有序地運到高需求的地區。由於鹽官的官位所在,官富場其後改稱官富寨。[9] 在明朝初年,現今的九龍東部曾重整為軍事汛站,稱為官富巡檢司。

採集海珠也曾經是本地一項重要的海事作業,主要見於大步海(現今大埔吐露港)一帶。本地採珠始於五代,起初由官方營運,其後基於各種原因,朝廷間歇地禁止採珠。至明朝期間,由於合浦出產的珍珠品質較佳,大埔的養蠔採珠作業因而日漸式微。[10]

宋朝末年,蒙古人攻陷宋朝首都臨安,入主中原,宋帝與一眾隨員逃往南方,香港成為福建與廣東之間沿岸的交通命脈。馬皇后與年輕的宋帝昰及其年幼的弟弟趙昺乘船南逃。在1276年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季,船隊順着東北季候風南下,在溫州與泉州等重要港口暫時停靠。不過地方官員為求自保,拒絕為他們提供安身之所。1276年末,當船艦駛至廣東沿岸,近佛堂門一帶時,丞相陳宜中毅然下令船艦由東南方轉向往西航行,駛過狹窄的佛堂門,進入波瀾不興的香港海域。雖然沒有大張旗鼓,但官富的百姓得悉皇室隨員到來後,即撐著舢舨出迎。皇室成員隨即在現今九龍灣一帶安頓下來。他們曾四出蒐集興建宮殿的建築材料,明顯有意停留一段較長的時間。

但不久之後,探子回報蒙古追兵即將發動攻擊,宋帝短暫停留約兩個月後再次逃命。根據文獻記載,皇室隨員之後抵達淺灣,相信即今天的荃灣。蒙古將軍劉深不久即派來探子偵測,以作追撃。在千鈞一髮之際,皇室隨員趕緊將船艦駛離香港水域,一直往北駛入珠江。[11]

註釋

  • [6]
    舒懋官、王崇熙:《新安縣志》,卷四,山水略,1819;曹家齊:〈宋朝限定沿海發舶港口問題新探(初稿)〉,載於嶺南宋史研究會、嶺南大學合辦:《十至十三世紀中國的政治、文化與社會學術研究會學術報告》,2012,頁71-78。
  • [7]
    Lo Hsiang Lin, Hong Kong and its External Communications before 1842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hinese Culture, 1963), pp. 121-122.
  • [8]
    靳文謨:《新安縣志》,卷十,人物志,僑寓,1688;羅香林:《1842年以前之香港及其對外交通》,第二章,註25(香港:中國學社,1959),頁43。
  • [9]
    盧祥重修:《東莞志》,卷三,合屬衙門、巡檢司,1457-1464;靳文謨:《新安縣志》,卷十,田賦志,鹽課,1688;饒宗頤:《九龍與宋季史料》,卷四(香港:萬有圖書公司,1959),頁38-39。
  • [10]
    Lo Hsiang Lin, Hong Kong and its External Communications before 1842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hinese Culture, 1963), pp. 41-48.
  • [11]
    饒宗頤:《九龍與宋季史料》,卷三(香港:萬有圖書公司,1959),頁25-32;羅香林:《1842年以前之香港及其對外交通》,第四章(香港:中國學社,1959),頁68-70。
< 上一頁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四節 - 香港地區作為宋朝沿海的交通要道

下一頁 >
上一張 播放 下一張 放大 縮小 關閉